夜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注】 ①此詩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的秋天。此時詩人正寓居在長江邊的夔州西閣。②雙杵:古人搗衣,對立執杵如舂米,故名雙杵。③步檐:檐下的走廊。④鳳城:指長安。
(1)詩的前兩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色?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2)第三、四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前兩聯描寫了一幅夔州西閣秋夜圖。夜晚露水凝結,天空高遠,江水清澈;江兩岸的山寂靜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閃爍著幾點漁火;新月高懸于夜空之中。景物描寫呈現出一種凄清、空寂的氛圍,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鋪墊。
(2)表達了詩人流落他鄉,病臥山城,無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臥病”江邊,因時局動亂,音書難至,孤獨凄涼;詩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觀星斗,由銀河想到長安,思念故鄉。
賞析
詩題為《夜》,整首詩也圍繞著“夜”來寫的,卻表達出一種強烈的“思”和“愁”的主題。“露下”、“獨夜”、“疏燈”、“新月”、“牛斗”、“銀漢”無不和“夜”相關,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只是把華麗的辭藻堆砌。有些人喜歡寫《無題》,美其名曰學李商隱,其實是不足取的,殊非正途。
因詩不長,所以句句要精,要扣題,不說廢話。杜甫的《夜》幾乎句句扣“夜”,五六句即使沒有直接出現相關詞語,但是意思上也沒散開,是一貫而下的。律詩常用“起承轉合”的四字章法,一字對應一聯。
首聯“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為起,其中的“秋”、“夜”、“獨”、“旅”、“驚”等字,點明了作者所處的環境和當時的心境。這就是“起”。即使不看后續內容,僅看首聯就能感覺到整篇的氣氛,這個“起”才算是合格的。
頷聯“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為承,就是承接、繼續的意思,要緊接著首聯展開描寫。律詩這聯要用對偶句,增加美感。這聯是怎么“承”的呢?前半句“疏燈自照孤帆宿”是和首聯下句“空山獨夜旅魂驚”相通的,“獨”與“孤”,“ 空”與“ 疏”,“旅”與“宿”等,不但句,連字都是相通的、相接的。后半句“新月猶懸雙杵鳴”,與首聯上句“露下天高秋水清”,“雙杵”與“秋水”,“新月”與“天高”,也是相承接的。無論意思上,意境上,字面上都承接得那么好。
頸聯“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是“轉”。前四句主要寫景,秋夜孤舟周圍的景色;到這兩句,卻寫了“臥病”、“書不至”,開始從前面寫景變成抒情了,這就是“轉”。“轉”也需要對偶句來增加藝術美感,“轉”要轉的自然,盡量和前邊形成對比,最常見的“轉”是由寫景轉為抒情,還有虛轉實、大轉小、陰轉陽等手法。但是,“轉”也要有原則,中心不能變,意脈要順暢。如果頸聯和前兩聯風馬牛不相及,就失敗了。所以要一脈相承,連綿不斷,給人以充分的聯想空間。
尾聯“步檐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是“合”,就是總結。“合”要回歸中心,不能隨著頸聯的“轉”一直轉下去,而要整合全篇,回到中心。杜甫這兩句的處理方式是,由抬頭看星辰想到長安(鳳城),與“千里共嬋娟”同妙,而于此主題畢現。
南菊,北書:時作者在四川,所以稱南,北指長安。鳳城:漢武帝曾在長安造鳳闕,故鳳城是長安代稱。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