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神龜即使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螣龍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只要是生命,終歸有結束的那一天。所以,珍惜眼前,尤為重要。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即景生情,鄉愁頓起。“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一首紀游抒情詩,全詩無一“游”字,卻處處切“游”,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尤其頷聯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統一,是客觀與主觀的和諧,是偉大的藝術再現和創造。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此詩顯示了作者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不害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最高的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此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真面目。作者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一曲對野草的贊頌,進而亦是生命的頌歌。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賞梅、踏雪、吟詩,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表面看似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則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了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淀中探索永恒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