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帶你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jīng)》
第二篇 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
第六十講、萃卦:會聚人心誠情謙
“萃”是聚合的意思,如薈萃。就卦象來講,上面是兌,為悅,下面是坤,為順,順著走能喜悅,就是聚合。君主聚合人心,讓人民能跟著他走,得到喜悅、快樂。另外一個現(xiàn)象,上面是河澤,下面是地,澤在地上,水能夠在地上聚集,這也是一個象征。文王寫這個卦實際是說,當(dāng)人心渙散的時候,一個君主或領(lǐng)導(dǎo)者,如何聚合人心。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卦辭很清楚,第一,“亨”,要聚合人心,先要了解,溝通非常重要。第二,“王假有廟”,
君王要聚合人心,需借宗廟,祭天地的廟,廟代表精神的聚合,代表中國古代的信仰,所以要聚合人心,先要有一個信仰,讓他們能夠歸順于你。就像文王每年都要到岐山去祭祀,來表達(dá)他的誠和謙?!兑捉?jīng)》如果是文王所寫的話,也是為了讓《易經(jīng)》能夠聚合人心,給人民留一個信仰的基礎(chǔ)和精神的寄托,有一個思想的依歸。這是他被放回來以后,建立周朝的一個最重要的理想——“王假有廟”。在漢代佛教傳來以前,我們中國沒有所謂的宗教觀念,那時道教也不成教,我們只有普通的信仰,祭祀就是我們的信仰。中國的祭祀有兩條路線,最早的祭祀是祭黃帝,祭有功勞的人,后來到夏禹時期,除了黃帝之外,也祭祖先,是對祖先的祭祀。這兩個祭祀,鞏固了中國人的信仰。中國人可以沒有宗教的信仰,因為我們祭祖宗,求祖宗來維護(hù)我們的幸福,祭祖是中國很重要的信仰。宗廟就是祭祖的。“利見大人”,這一卦的主爻是九五,也就是大人,他要聚合人心,君主必須是個偉大的君主,所以說“利見大人”。“亨”,兩次用“亨”,亨是溝通,比如祭祀,中國的祭祀,一個是向上的祭祀,一個是向旁邊的,如祭大地山川之神和祭祖。兩個“亨”字出現(xiàn)在卦辭里面,很少見,可見聚合人心,對于亨代表的了解與溝通是多么重要。“利貞”,利于貞,九五是君主、主爻,是陽爻、要誠,也就是說無論是祭天,還是祭祖先,都要誠。“用大牲吉”代表分量最重的祭祀,古代就是用牛、羊、豬三牲,不像小祭祀,放點水果之類就行。因為是君主,要聚合人心,所以祭祀要用大牲,才吉。“利有攸往”,是指可以往前走。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初六“有孚不終”,這是反過來講的。“有孚”就是有誠,誠不能終,就是誠不夠。“乃亂”,代表人民離開你,就亂了。“乃萃”,說明人民離開你之后,才把他們聚合。如果人民一開始就聚合的話,你就不用多此一舉再去聚合了。為什么離開你?因為誠不夠,才亂,然后才聚合。“若號一握為笑”,“若”,就像;“號”,就是彼此不了解的時候,“一握為笑”,跟他握手,轉(zhuǎn)變?yōu)樾?。人民也許不理解你,埋怨你,但是你要親自去握他的手,然后轉(zhuǎn)變?yōu)樾?。這就是轉(zhuǎn)亂為聚合。“勿恤”,意思是不要擔(dān)心。“往無咎”,意思是如果你有這個誠意,可以往前去而沒有咎害。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yuè ]。
六二“引吉,無咎”, “引”是上面的東西引過去,六二和九五相應(yīng),所以是指九五把六二引過去,引上正途。“引”也就是聚合、引領(lǐng)、領(lǐng)導(dǎo)。九五引領(lǐng)他們,則吉。“孚乃利用禴”,意思是你的誠心,就像一般的祭祀。“禴”是小祭祀,“大牲”是大的祭祀,禴[yuè ]是小的花果蔬菜的祭祀,因為六二陰柔、謙虛,而且他是在人臣的位置,不是君主的位置,不能用大牲,要用一般的祭祀來表達(dá)自己的誠意。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六三陰氣太盛,多半代表不好,所以“萃如嗟如”,感嘆了,有感嘆就說明有懷疑。也就是說,當(dāng)君主聚合你的時候,心里還不能完全相信。“無攸利”,不好。“往無咎”,你可以往,不要懷疑,不要感嘆,才會無咎。“小吝”,只是一些小麻煩,因為第三爻陰柔,下面三根陰爻也是陰柔太多,所以有點小小的吝,實際上是沒有大麻煩,要相信上面的君主,可以往前走。
九四。大吉,無咎。
九四是大臣,聚合人心的話,大臣很重要。“大吉”,能夠大則吉。也就是說,這個大臣要有為國家的想法,為大局的想法,不是為個人,能夠大,則吉,小就不吉。這樣才“無咎”。“大”字要注意,九四是幫助九五聚合人心的,如果他有私心,把人民聚合在他的手下,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這就是小,所以他應(yīng)該有大的理想。
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萃有位”,聚合人心,要有你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才能聚合,所以九五作為君主,在君位上才能發(fā)號施令去聚合人心。也就是說,九四不在位置上,要為了國家,要為大;到了九五,在這個位置上,可以光明正大地去聚合人心,使得人民跟隨你,就“無咎”。“匪孚”, “匪”是不,“孚”是誠信,假定你去聚合人心,人民還有不相信你的,因為一開始的初六“有孚不終”,有這個誠但是不能堅持這個誠,所以,也許人民不相信你,那怎么辦呢?要“元永貞”, “元”就是動機(jī)是善的,因為九五是陽爻,要永遠(yuǎn)地把握你的誠,用你的誠去化人民。即使有的人民還不相信,但你永遠(yuǎn)把握誠意去感化他們,這樣就“悔亡”,不會有后悔的事情了。
上六。赍(jī) 咨涕洟,無咎。
上六,一根陰爻,乘兩根陽爻,跟六三又不相應(yīng),所以“赍咨涕洟”,唉聲嘆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這是從陰爻來講的,陰爻當(dāng)然是流淚、鼻涕、水等。這個爻告訴你,你要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感嘆,謙虛地感嘆,“無咎”,不然就有咎。這是個條件句。意思就是,你要流淚,你要聚合人民,你要用眼淚去感化別人。最好的例子就是《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每次五虎將
出去打仗的時候,他都要流眼淚,說自己不會武功,要靠弟兄們?nèi)ゴ蛘?,很慚愧。他就是靠淚水去感化這些將軍們,淚水的力量是可以聚合人心。劉備的流淚是不是虛情假意我不知道,但《易經(jīng)》這里講的不是虛情假意的流淚,而是講真情的,文王不是在教你怎么假裝。因為外卦是澤,代表水,因為聚合人心要用情感,流淚就是用情感聚合人心。
我們先看一下這六個爻的簡單總結(jié):
第一爻,要以誠相交。
第二爻,以誠來表達(dá)自己。
第三爻,要往光明處走。
第四爻,心胸要寬廣。
第五爻,以誠動人。
第六爻,以情動人。
這個卦我現(xiàn)在回顧一下。前面“有孚”出現(xiàn)一次,“不終”,到了六二,“孚”字又出現(xiàn),到了九五“匪孚”,出現(xiàn)了三次“孚”,但是初六和九五的“孚”是負(fù)面的,是不相信,誠信不夠。只有六二的“孚”是代表正面的誠信,這個卦講的聚合人心,有時候人家也許不相信你,所以你要以真誠去感化,一方面是以誠來感化,一方面是以情來動人。
關(guān)鍵詞:猴哥帶你探索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