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帶你一起探索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
第二篇 解讀《易經》六十四卦
第六十一講、升卦:穩鍵守正柔順升
升卦,是上面的萃卦倒過來。巽在下,巽指風,又指樹木,還有潛伏的意思。上卦是坤,代表地。這里的內卦巽不能當風講,要當作樹木。地下有樹木的種子,種子一發芽,就往上生長,所以是升,升就是發展生長的意思。升卦和晉卦相似,都是向上發展,但晉卦卦意是受君主提拔,升卦卦意則是自己往上升。“升”就代表提升自己的人格、德行,要靠自己的努力。升卦所代表的現象,其實我們每天都能見到,只是我們沒有注意而已,像小孩子,從嬰幼兒到成人,每年都在生長,不僅形體在發展,他們內在的知識、經驗也在發展,這是看得見的。我們都是成人,外面的肉體好像沒有變化,只有變老,但是我們內在的精神每天都在升,這是看不見的。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升,要“元亨”, “元”就是開始的時候要善,動機要良善,“亨”,要溝通、
了解,才能升。“用見大人”,用這個升可以遇到大人。“大人”是指六五,為升卦的主爻,碰到這樣的主爻,往上升才很容易。“勿恤”,你在不斷向上升的時候,不要懷疑太多,不要有過多的憂慮。“南征”,往南邊,為什么往南呢?下卦巽就方位來講,是東南方,坤是西南,都是南邊的。南方是謙柔,不像東北是陽剛,所以升是柔軟的,不是硬來;如果能這樣的話,則吉。
初六。允升,大吉。
初六“允升,大吉”, “允”,就是別人允許你。如果在升的時候,別人都反對你、批評你,你怎么升?所以允代表下面的基礎,有基礎讓你能夠升。初六是剛開始,基礎在哪里?就是謙虛。儒家常講“下學而上達”,要學才能上達,上達者,升也。要有下學的基礎,你才能上達,不能直接跳過去上達。王陽明就拿“下學而上達”來批評禪宗,他說禪宗最高的境界和儒家是一樣的——“上達”,但是禪宗缺乏“下學”,所以小孩子的教育,要從灑掃應對開始,然后才能提升他的人格。這是王陽明的看法。這一爻講“下學”,但“大吉”,即能大則吉。雖然你在下面,但理想要大,要大有為,然后才能向上升。不能只是限于“下學”,限于“下學”就上不去,要大,才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九二是陽爻,孚就是誠。你要上升,必要有誠。誠是動力,使你往上。“利用禴”, “禴”是一種簡單的祭祀,用最簡單的祭祀來表達你的誠意。因為九二是一般的君子之德,用普通的祭祀來表達我們的誠意,無咎。
九三。升虛邑。
九三“升虛邑”,只有這三個字,沒有講吉兇。“邑”是城市。“虛”是一個重要的字。為什么講“虛邑”?就卦象來講很清楚,上面三根陰爻,空空的,才會升上去。“虛”就是指上面的坤。種子發芽后,土質一定要疏松,才能慢慢生長。如果是水泥地、柏油路,種子發的芽就冒不出來了。“虛”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修養功夫,所以我要把這個字提出來跟大家單獨討論。老子講“虛其心”,就是虛掉心里面的欲望。
但這個“虛”字,老實說,西方人不懂。我上次講到損卦的時候提到榮格說西方人研究中國修養哲學有危險。當時這句話,朋友提出來了,我還不敢完全確定,所以我就請教了申荷永博士,
他是研究榮格的專家,他答復說確系榮格所說。但是要整合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是很危險的,是什么危險呢?是西方人研究中國的修養哲學有危險,不是中國哲學危險,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產生了困難,因為西方人不能“虛”。他們不知道虛,不能用“虛”,他們都講“有”,他們的知識是“有”,不懂得中國哲學的“虛”,甚至他們也不太完全了解中國修養里面的謙虛,他們都是要跟人家爭,都是要表達自己。我把心分成四個層次跟他們說明:第一個是心臟,第二個是心意,第三個是心智,第四個是心神。心智最重要,心智是人類最重要的特色;沒有心智,就沒有一切的文明,就沒有《老子》,沒有《易經》,沒有一切的哲學。心意是我們的感情、欲望、情緒,沒有主體,只是刺激反應。心智則要到我們的心意里面去,指導我們處理所有的情感問題。譬如你的主管罵你,你馬上不高興,這是情緒的反應,但是你不敢馬上發脾氣,因為心智告訴你,如果發脾氣就會被裁掉,這就是心智指導心意處理問題。但是心智即道德的規范,有時候又太強硬、太執著,到心意里面去,表現得太硬了,有時候我們的情感欲望會反對道德知識。這是弗洛伊德的批評,他把道德知識當成負面的。現在我們的心智要往上修養達到心神的境界。心神不是說有個東西在那里,其作用在“虛”,即虛掉我們對知識的執著。我們有知識,自以為是,像西方的哲學家,建立了一個理論體系,就以為這個體系是獨一無二的。心神就把我們的執著虛掉。心神使得我們的心智可以柔軟、不強硬,不自以為是。心智經過心神的轉化,然后到了我們的意識里面去處理問題,就比較能夠貼合我們的人生,容易被大家接受。這是心神的作用,心神重在“虛”。西方的心理學家,只講到心智去處理意識的問題,沒有講到心神,心神的境界是道,道是虛的。
當然,我說的“虛”不是表示沒有,它的作用是虛的,是虛掉我們的執著。西方人不懂得中國的虛,也就是不懂中國的道。我講一個例子,在申荷永的書里記載了一段榮格的話,榮格有一次跟一個好朋友(也是心理學家),還有一個中國學者一起討論道,那位心理學家問中國學者,我實在不了解你們中國的道,能不能舉個例子給我解釋,道究竟是什么?這位中國的學者就跑到窗口,指著外面的樹和車等等說,這就是道,這就是道……那位心理學家說,你講了半天,我還是不了解。榮格在旁邊表示,自己了解到道了,他說道即是一切萬物。因為中國學者指著外面的一切事物說都是道,榮格以為他答對了。我看了這段對話,就要申荷永確定一下榮格所說的有沒有錯。他說,沒有錯。我說,榮格如果這么說,那么他就錯了,道不是一切萬物,道在萬物。莊子說,道無所不在。道不是具體的東西,道不是山,不是水,不是汽車,也不是樹木,但是道在樹木,在山川,在汽車,在一切東西里面。這也反映出西方人,就是要抓一個實在體,來證明道是什么。所以學心理學的學生常常告訴我說,我的老師說搞了半天,實在不知道道是什么。我說,要追求道是什么,這個觀念就錯了,道不是什么。這在后來的中國禪宗就講得很清楚,如果問道是什么,就要吃棒喝。
道在萬物里面,道在萬物里面是什么呢?首先,道是在萬物開始的時候,由小變大的那個趨勢,任何東西都會由小變大,這是一個自然律,這是道的自然律。第二,道給萬物以空間,小草有空間發展,大樹也有空間發展,每個生命體的發展一定有空間。我們不知道道是什么,老子也沒講道是什么,但是道有這兩個作用。道給萬物以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虛。老子講“虛其心”,莊子也講虛,中國哲學里的“虛”字是非常重要的。《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文惠君問他解牛有什么高明的技巧。他說,我開始的時候,刀大概用了幾次就鈍了,后來技術進入道的境界,一把刀用了十九年,刀鋒一點都沒有損傷。為什么呢?他說,牛肉里面是有空隙的,我的刀是很薄的,不厚的刀進入牛身體里的空間,“嚯然已解”。其間的空隙,就代表虛。我們每天所看到的東西就像牛身,我們不會用虛的時候,就會碰到骨頭、肉筋,我們的精神就像刀一樣,砍、砍、砍,把我們的精神砍壞了,精神日日消損。這是因為我們面對的萬物都是盤根錯節,只看到它們的現象部分,不知道空隙在哪里,我們的精神如果找到空隙的話,就不會損傷。這是莊子講的虛。莊子還有個故事講得很好,說有一個船夫在劃船,看到有個船橫在前方,很生氣,就像我們開車看到前面的車子擋路會很生氣樣,一個文雅的人可能會罵出聲,后來船夫劃到那艘船邊時發現,船里沒有人,代表虛,船夫不想罵了,因為里面沒有人呀,這就是虛的作用。我講這些例子就是說明,中國哲學,這里主要指老莊,而老莊影響了中國佛學,也就是禪宗,禪宗也講虛。六祖慧能受到佛學般若思想的影響,會講空,但是他對空的運用,不是印度佛學所說的外在的萬物都是因緣聚合,沒有自性,沒有本體,所以是空的。慧能講的空,實際上是虛,虛掉我們的欲望、執著、是非,其實是把老莊哲學拿去用了,這是我最近發現的,禪宗講的空,其實就是個“虛”字。所以,中國哲學這一套,其主要精神就是虛。
這個“虛”字非常重要,九三是由內到外的轉變,陽氣太盛,自以為是,很驕傲。“虛”字用在九三,就是告訴九三,要虛掉你的欲望、執著。老子講“虛其心”,指欲望,也包括了知識,“不自見”,不要自以為有見,“不自是”,不以為自己是,這些都要去掉。欲和知都去掉的話,“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今天,我們的人格和精神要往上升,最大的阻礙是我們的欲望阻礙了我們的發展,沒有給自己空間,不是人家阻礙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阻礙了自己。所以,要把自己的欲望虛掉,把上面的阻礙虛掉,我們的精神才能獲得提升。我們有欲望,想成為最有錢的人,成為富豪的欲望,就阻礙了我們,使我們的精神不能升。欲望越多,往上的路子就越窄。就《易經》來講,往上走,需要有空間,這空間要自己給自己路子,由內到外,上面的坤就是空間。對內心來講,要虛心,這是九三這一爻強調的,要虛掉心。可以說,這個“虛”字是升的最重要的條件。升不是外力讓我們升,是我們自己能夠提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無咎。六四“王用亨”, “亨”實際上是享,享就是貢獻,即祭祀的時候拿東西給神享用。“岐山”就是文王常去祭祀的地方,表達他的誠意和謙虛。“吉,無咎”,這種祭祀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誠,是在陽爻;一個是謙,是在陰爻。祭祀是謙,對天表達謙虛,感謝天賜給我們國運昌隆,代表謙虛,所以謙也是誠。這里是陰爻,更是代表謙虛。因為外卦是地,代表坤德,當然是謙。
六五。貞吉,升階。
六五是陰爻,“貞”是謙虛,故吉。“升階”,這是說君主要給下面的人升階,如果是政治的話,就是有階梯可以一步步升上來。也就是升等的制度,代表升遷的制度,不是君主說我喜歡你,就讓你升級。對一般人來講,你要升的話,一定是一步一步的,不是一下子跳上去的。就像樹木,一年長高一點,不是一下子從樹苗就變成大樹,一定要有逐步的階梯。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冥”字就是暗,暗就是遮蓋,也就是你升的時候不要光芒太露,遮蓋下你的光芒,即老子講的“蔽其光”。最近,我悟出“冥字”另外一個意思,是從莊子而來,即《莊子·逍遙游》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里的“冥”字。鯤這條魚,變成了鵬,鵬往上飛,飛到幾萬里的高空,一飛就是幾個月,飛到南冥。我看到這里,突然對《易經》的“冥”字有了新的看法。可見,對《易經》的理解,可以隨時隨著自己的際遇有新的解釋。《逍遙游》的北冥、南冥,有的人翻譯成北海、南海,把冥當成海,這是不對的。“冥”是深遠,深遠得看不清楚,是玄深、玄遠,很遠的水天一色。說到水天一色,我突然又想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水是海水,長天是天,共一色,是很深很遠,天和水合在一起了。大家想想看,上六是不是天上?上卦坤又是地,但是位置是在天,這不就是天和地合在一起嗎?這代表天地相合,很遠,“冥”是無窮的遠,看不清楚,所以要升,不是升到某一個地位。要注意,為什么虛邑?因為我們不要把一個標準放在那,我要升,做一個大富翁、大學問家、大政治家,就是一個標準框在那里了,使你的發展有限制。甚至中國的禪宗也說,連佛也不要成,把佛當成一個最高對象,這個佛就壓住你,自性就不能發展了。所以,要無窮地遠,沒有止境地遠,就是“冥”。也就是說,升沒有一個限制,沒有一個標準,下面這句話才講得通——“利于不息之貞”,生生不息,能夠永遠發展,無窮無盡地不息。這是我對“冥升”的一個新的解釋,跟“虛”有關,冥升的“冥”也是一種虛。
下面我們看這六根爻的簡單總結:
第一爻,要有基礎。
第二爻,要誠信。
第三爻,要把握一個“虛”字。
第四爻,誠和謙。
第五爻,要有階梯,一步一步升。
第六爻,要生生不息,沒有止境。
關鍵詞:猴哥帶你探索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