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字惟中,分宜人。舉弘治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移疾歸,讀書鈐山十年,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還朝,久之進侍講,署南京翰林院事。召為國子祭酒。嘉靖七年歷禮部右侍郎,遷吏部左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
大將軍仇鸞,始為曾銑所劾,倚嵩傾銑,遂約為父子。已而鸞挾寇得帝重,嵩猶兒子蓄之,浸相惡。嵩密疏毀鸞,帝不聽,而頗納鸞所陳嵩父子過,少疏之。嵩當入直,不召者數矣。嵩見徐階、李本入西內,即與俱入。至西華門,門者以非詔旨格之。嵩還第,父子對泣。時陸炳掌錦衣,與鸞爭寵,嵩乃結炳共圖鸞。會鸞病死,炳訐鸞陰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
(選自《明史·嚴嵩傳》有刪節)
4. 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京,古稱建業、建康、金陵等,是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古都。明朝靖難之役后,朱棣下詔遷都北京。
B.翰林學士,是指古代最高學府的太學士,一般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
D.錦衣,即錦衣衛,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C.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除了因病回鄉,嚴嵩進入官場后仕途頗為順利。嚴嵩回朝以后,先后擔任了侍講、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
B.嚴嵩沒有什么才略,只會獻媚討好皇帝。嘉靖帝賜給臣子香葉冠,嚴嵩趁皇帝召見時戴上香葉冠,還在冠上罩上輕紗,皇帝見后從心里親近他。
C.嚴嵩沒有認清仇鸞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鸞和嚴嵩約為父子,但仇鸞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發嚴嵩父子,皇帝漸漸疏遠了嚴嵩。
D.嚴嵩占據朝中要職許久,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加上皇帝的手詔嚴嵩經??床欢荒芗皶r回答皇帝的問題,皇帝有意讓嚴嵩離開職位。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頗護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5分)
(2)所進青詞;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以此積失帝歡。未幾,帝有意去嵩。(5分)
參考答案
4.B 翰林學士是官職,始設于南北朝,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為宰相。北宋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后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為翰林學士之職。
5.D 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據修辭、對稱 、反復、辨句式。例如,此題可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按照人物的動作斷句。
6.D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D項,皇帝有意疏遠嚴嵩的原因不只這一個,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的原因不是居要職久,而是遍引私人居要地。所以選D。
7(1)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殺果斷,并頗為自己護短,嚴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殘害別人以謀取個人私利。(“英察自信”、“頗護己短”、“因”、“成其私”各1分,大意1分)
(2)他所進呈的青詞,又因多是別人代寫的而寫得不好,由此他逐漸失去皇上的歡心。不久,皇上有意疏遠了嚴嵩。(“假”、“工”、“積”、“去”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嚴嵩,字惟中,分宜人。孝中弘治十八年中進士,改任庶吉士,又授為編修。因病辭職回鄉,在鈐山讀書十年,賦詩做文,在當地頗有清譽。后重返朝廷,不久晉升侍講,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務。召任國子監祭酒。嘉靖七年任禮部右侍郎,升吏部左侍郎,再升南京禮部尚書,又改任吏部尚書。
在南京的第五年,嚴嵩以慶賀皇上生日來到京師。正好廷臣議論要修改《宋史》,宰輔大臣請留下嚴嵩,讓他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的身份管理其事。到夏言入內閣后,便命嚴嵩回去執掌禮部事務。嚴嵩中進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開始時他依靠夏言,對待他非常恭謹,曾設酒邀請夏言,并親自到其府上相請,但夏言辭而不見。他鋪開席子,將要陳述的東西展開,長跪誦讀。夏言以為嚴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對他懷有疑心。皇上在奉祭路神時曾戴過香葉冠,便因此刻制了五頂沉水香冠,賜給夏言等人。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憤怒。嚴嵩卻趁皇上召見之時戴上香冠,并且還罩上一幅輕紗。皇上看見后,更從心里親近嚴嵩。嚴嵩沒有別的才略,只會一意向皇上獻媚,竊取威權,騙取私利。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殺果斷,并頗為自己護短,嚴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殘害別人以謀取個人私利。
大將軍仇鸞,當初被曾銑彈劾,后倚靠嚴嵩排擠曾銑,兩人遂認作父子。后來仇鸞牽制敵寇,獲得皇上重用,這時嚴嵩還把他當兒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漸不和。嚴嵩秘密上疏詆毀仇鸞,皇上不聽,反而頗相信仇鸞所提出的嚴嵩父子的過失,漸漸疏遠了嚴嵩。嚴嵩本當入宮當值,但已有好幾次不被召見了。嚴嵩見徐階、李本進入西內,便與他們一同進去。到西華門時,看門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擋了回來,嚴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對而泣。當時陸炳掌管錦衣衛,正與仇鸞爭寵,嚴嵩于是勾結陸炳一同謀害仇鸞。正好仇鸞病死,陸炳便揭發仇鸞的陰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鸞。此后皇上更信任嚴嵩。
嚴嵩掌權歲久,遍引私人占據了各要害部門?;噬弦矟u漸厭惡他了,轉而逐漸親近徐階?;噬纤碌氖衷t,語言多不可理解,只有世蕃一目了然,答語無不正合皇上旨意。嚴嵩因接到的詔書多不能作答,便派人拿去問世蕃。而世蕃往往正沉溺于歌舞,不能按時作答。中宮使者相繼捉弄嚴嵩,嚴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動手,但往往不合皇上旨意。他所進呈的青詞,又因多是別人代寫的而寫得不好,由此他逐漸失去皇上的歡心。不久,皇上有意疏遠了嚴嵩。
關鍵詞:明史·嚴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