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關鍵詞:中庸
下面,“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就是對于高級的部下,就是對一般部下也是一樣哦!重點在于高級的干部。“官”的意思古代所謂“管”,管理的事情、主管這個人。盛,就是說主管的責任交托給他,就是考察清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考察清楚了。“官盛”,對責任,“盛”是完全信任他,加重的。“任使”,給他的任務、給他的使命,給他的使命恰恰合于他的任務。換句話說,他的任務所擔任的,正是可以達到他的使命。這個道理,就是完全信任人、信任高級干部。“所以勸大臣也”,這個“勸”不是勸導,就是感動、感化的意思。用人的道理最怕是防之如盜賊、用之如牛馬,又用他,又防他;又懷疑他,又想使他為自己忠心。甚至于說,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這個是絕不可以的。所以“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下面對一般的部下、對一般的干部來講,“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對于用人之道,要“忠”。我們都曉得中國文化后來的解釋,有下面對上面絕對要忠——忠實、忠誠。同樣的,大家忘記了上對下也要忠。“忠”字在古文的解釋,對任何事情、對任何人無一而不盡心的謂之忠,盡心、盡力謂之忠。對朋友也好,假設朋友托你的事什么不盡心、不盡力[斷錄]就是“忠”。所以忠實這個“忠”字的意思,盡心盡力謂之忠。“信”,信任,能夠言而有信。所以做人,對下面做人的干部,乃至做人的長上、做長輩對下面,要做到“忠信重祿”。“重祿”現(xiàn)在講待遇足夠。當然你要人家做事,人家有后顧之憂,家里孩子的奶粉錢在哪里還不知道,這邊還要人家拼命地去做事,對國家社會或者對個人事業(yè)盡忠,那是不可能的,違反天理,也違反道理。所以要“忠信重祿”,使他有足夠的待遇。“所以勸士也”,這個“士”就是對一般的知識分子、做干部的,彼此這個風氣、社會的風氣、政治風氣自然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