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文學(xué)史上,朱淑真是可以與李清照齊名的才情女子,詩詞文賦樣樣精通,且貌比陳圓圓,可謂是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
朱淑真是官宦家族出身,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因家人保護的太好,她一直天真爛漫,過著詩情畫意的生活,不食人間煙火。
《秋日偶成》
初合雙鬟學(xué)畫眉,
未知心事屬阿誰?
待將滿抱中秋月,
吩咐蕭郎萬首詩。
她向往的生活,是郎才女貌,琴瑟相和,詩酒趁年華。那個他,一定是滿腹才情,玉樹臨風(fēng)。
然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朱淑真的父母將她做媒給當朝名臣王剛。
“蕭郎”從此成為過往,朱淑珍的感情無從寄托,美好的少女夢由此破滅。
嫁給王剛后,她也曾幸福過。
《相思詞》
相思欲寄無從寄,
畫個圈兒替。
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里。
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
整圓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
我密密加圈兒,
你須密密知我意。
還有數(shù)不盡的相思情,
我一路圈兒圈到底。
在這封家書里,我們可以看到朱淑真嬌憨的女兒態(tài)。兩人情意綿綿,未來可期。
然而,江南女子多細膩,朱淑真心中只有風(fēng)花雪月,不懂世事無常。
因為身處官場,王剛每日在朝中與各大臣周旋,沒少陪伴在朱淑真身邊。
直率的朱淑真以筆做武器,埋怨父母,諷刺丈夫,導(dǎo)致夫妻二人的關(guān)系越來越僵硬。
二人的隔閡就此開始。
《寄別》
如毛細雨藹遙空,
偏與花枝著意紅。
人自多愁春自好,
無應(yīng)不語悶應(yīng)同。
吟箋謾有千篇苦,
心事全無一點通。
窗外數(shù)聲新百舌,
喚回楊柳正眠中。
面對如此犀利的妻子,王剛反抗未果,便保持緘默,不再理會朱淑真。
敏感脆弱的朱淑真變得更加抑郁、苦悶,越來越覺得自己的丈夫不浪漫,太粗俗。
《黃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
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
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
后來,王剛另尋新人,對朱淑真更加不理不睬。
朱淑真借酒消愁,誰知酒不醉人人自醉。
《新秋》
一夜秋風(fēng)動扇愁,
別時容易入新秋。
桃花臉上汪汪淚,
忍到更深枕上流。
朱淑真本不是被禮法束縛之人,婚姻破敗后,她回到娘家,開始追求自己真正的愛情。在當時,這可以說是離經(jīng)叛道之舉。
《秋日述懷》
婦人雖軟眼,
淚不等閑流。
我因無好況,
揮斷五湖秋。
由于眾口難調(diào),朱淑真被冠上不守婦道之名。
后來,她因抑郁早逝,美好的愛情夢由此破滅。
《謁金門·春已半》
春已半,
觸目此情無限。
十二闌干閑倚遍,
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fēng)和日暖,
輸與鶯鶯燕燕。
滿院落花簾不卷,
斷腸芳草遠。
一曲斷腸曲,愁煞斷腸人,朱淑真去世后,她的父母將女兒的手稿焚燒,希望來生,她能放下執(zhí)念,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日子。
可悲,可嘆,本是一代才女,擁有得天獨厚的資質(zhì),可惜太過執(zhí)著,終日妄想花前月下,放不下愛情,入不了世俗。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朱淑真與李清照有著相似的才情和經(jīng)歷,但比李清照少了一分大度,缺了一份世故。
這個柔弱的江南女子,最終被埋葬在虛無之中,以悲劇結(jié)束人生。
關(guān)鍵詞:古詩詞